【焦點人物】「選手的成長也是我的成長」 香港游泳教練 Simon 在台心路

發表於 2018/09/26 10,390 次點閱 0 人收藏 0 人給讚
給讚
收藏
要成功走進大舞台上去享受一下,並非只需要一顆不滅的熱情及堅持的理念,你需要的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規範,有規律的生活,不停向前對自己負責任的態度,認真思考對待你每一天的行為及能力!-Simon Chiu

隨身大背包裡裝的是筆電、訓練書籍還有幾本白色資料夾,「我還是習慣用手寫的!」翻開資料夾,紀錄著帶的每個選手的成績與下一場比賽,來自香港的游泳教練 Simon,目前在台中台灣體育大學協助帶游泳隊,細數來到台灣這 2 年,「我真的學到很多」,他接著說,「不管是從整個環境或是我帶的這些選手」。


來自香港的 Simon,其實小時候是個排球隊選手,還差點打進英國的青少年國家代表隊,在英國那段日子也讓他對於訓練有了新的認識,「我頭 3 個月完全沒碰到球,就是一直跑步練體能」,也影響了他現在帶游泳選手的方式(圖片來源:Mona Cheng)


選手的成長 也是教練的成長

最初只是因為來台體看看香港的選手,「我那時候就問桂姐(楊金桂)說,你的選手可不可以給我練一下,楊教練人也很好就答應了」,而後由台體大競技運動學院院長邀請繼續待了下來,目前帶著幾位台體泳隊的隊員訓練,包含周偉良、陳志明等選手,從一開始的不熟悉到現在的熟稔,透過相互的學習、溝通,不只是能改變選手,「我自己也改變很多」。

過去雖然不是練游泳出身,但對訓練很有興趣的他,自己鑽研游泳訓練,在香港時從泳會開始教,一年後就開始帶泳隊,後來當到青少年游泳訓練計劃副總教練。對於與選手相處間的分際,與他們亦師亦友、相處相當輕鬆的他,其實過去也是個鐵血教練,「也是那種操很多,會打會罵的那種」Simon 笑著說;但現在的他換了個想法,現在每次訓練時扛的器材比選手還多,「這是減輕運動員的負擔」。


在分區比賽中時常可以看到 Simon 教練在練習池帶著沒有比賽的選手進行訓練,或是在池畔拿著資料夾紀錄選手的成績,離鄉背井在台灣帶游泳選手的他,除了家裡父母、未婚妻都支持著他之外,「你最賺到的東西,就是你的選手」(圖片來源:Mona Cheng)


面對這群大學生,Simon 笑稱他們是群「屁孩」,「他們很會看我臉色」,「但也越來越成熟」他補充道,從訓練中能夠慢慢看見選手的改變與成長:一開始彼此的不熟悉,但透過溝通、磨合,特別在訓練成效展現出來之後,也看得出選手們對於自我與成績的期待與渴望。而彼此間的信任,正是選手與教練間最重要的關係。


做事情要有目標

擁有香港二級、美國二級與澳洲銀/銅牌游泳教練證,Simon 的課表多半以強度、質高為主,再搭配核心訓練,「一次比賽大概是 5 天左右,包含預賽、決賽等等,一天大概有 600 - 700 公尺的全力衝刺,所以選手的體力應該要可以負荷這樣的強度」,每一餐課表約 5000 上下,搭配賽事前夕約 1 至 3 週開始調整,Simon 解釋自己的訓練課表邏輯,有時候搭配點不一樣的訓練方式,划划獨木舟、每天要求選手們花個 10 分鐘做個 tabata 訓練,「他們會想不到我的訓練計劃是什麼」,。

而當選手遇上成績卡關,心理壓力的調適相當重要,「選手可以休息」,可以將訓練目標稍微做個轉換,反倒不是一直執著在那個項目上,「練 200 混還是可以練到 200 蝶」,Simon 也特別強調這樣的轉移並不是逃避,除了避免過度糾結,更是延續選手運動生涯的方式。

 

打開 Simon 的 Facebook,可以看到充滿了對於訓練紀錄、對於選手激勵的話語,不時搭配訓練剪輯影片,「其實主要是給選手留個紀錄」,不僅是種激勵動力,也是讓選手看見自己一天天的成長(資料來源:Simon)


「訓練出亞、奧運參賽選手是我的目標」,不只是為選手設定目標,從一開始接觸游泳教學後,Simon 也為自己一步步設定目標,他也相當有信心自己可以做到。而現階段的方向,就是想待在台灣協助選手們,「我過去沒有這麼認真過」,他開玩笑地說,這兩年在台體大泳池與住所來回的距離,「應該可以走回香港了」。


今年初 Simon 也以翻譯的身分參與台體大與澳洲邦德大學的移地訓練計畫,左起:Simon、陳志明、王星皓、周偉良(圖片來源:Simon)


笑說第一年來台灣還有點「語言障礙」的他,目前有計畫要在台灣補個學位以申請教職,現階段還是將選手訓練放在第一位,「我休息選手也就休息啦!」2020 東京奧運還有段距離,要保持著動力持續向前,是選手們的目標,更是教練的目標,「無論下一年是不是還能在這裡,就是做好當下能做的」。


更多關於游泳訊息,歡迎加入游泳筆記粉絲團


*游泳賽事 就看運動筆記*

往下滑看下一篇

抵達終點!沒有更多文章了!

請在此留下訊息,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

跑步足跡 + 30